袁大头是民国时期主要流通钱币之一,“袁大头”是对袁世凯像系列硬币的口语俗称,严谨点说叫“袁世凯像背嘉禾银币”。北洋为了整理币制,齐整银币,于民国三年(1914年)二月,颁布《国币条例》十三条,决议实验银本位制度。《国币条例》划定:"以库平纯银六钱四分八厘为价格之单元,命名为圆","一圆银币,总重七钱二分,银八九,铜逐一","一圆银币用数无限制",即以一圆银币为无限法偿的本位贷币。凭证这一划定,于1914年12月及1915年2月,先后由造币总厂及江南造币厂开铸一圆银币,币面镌刻袁世凯头像,俗称"袁头币"或"袁大头"。
这仅仅是银元市场的一个缩影。“袁大头”通俗版上涨后,其他存量希罕的版本更是纷纷补涨,清朝时期流通的银元光绪元宝与宣统元宝更是黑马飞跃,在各大钱币交易平台上屡创新高。对于银元珍藏的趋热,业内人士均体现在意料之中,银元作为曾经的主要流通钱币,反映了其时的政治、金融与文化配景,历史价值不菲。再者,生意银元属实物投资,交易较量无邪,具有珍藏投资风险小、增值稳固等特点;加上银元系有数珍贵金属所铸,制作数目比铜币、铁币、纸币等少得多,存世数目有限,自然会越来越受追捧。